1965年“八六”海战中,我军战士麦贤得突然头部剧痛,接着便晕倒在地,再次醒来的他,做出了令人吃惊的举动。
当时,麦贤得是人民海军611护卫艇上的一名机电兵。
那年的8月6日凌晨,611号护卫艇在福建漳州东山岛附近海面执行巡逻任务时,发现了偷偷潜入我海域的台湾小型猎潜舰“章江”号。我军护卫艇立刻集中火力阻击来犯之敌,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瞬间打响了。
激烈的战斗中,麦贤得突然头部剧痛,紧接着就是一阵天旋地转,支撑不住晕倒在地。原来,一块高温弹片像烙铁一样打进了他的大脑额叶里,鲜血顿时流了出来,更严重的是部分脑浆竟然外溢。
不一会儿,昏迷的麦贤得被隆隆的炮声惊醒,他想睁开眼睛,却发现眼睛被鲜血糊住,怎么也睁不开。但是他听到前机舱的轰鸣声减弱了,按照以往的经验,这是前机舱的机器出故障了,如果不立马检修,会耽误战斗。
想到这里,麦贤得不顾一切地站了起来,忍着剧烈的疼痛和眩晕感,靠着平时练就的扎实技术,在摇摆地机舱里,摸索着排查一台台机器,跌倒了就爬起来继续排查,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也不放过。
最终,他成功找到了故障所在,并将故障排除。
后来,麦贤得又发现爆炸的巨大震动使波箱移位了,但他已经精疲力尽,手根本使不上力气。为了保证轮机正常运转,他就咬着牙,用整个身体顶住移位的波箱,然后双手死死握住杠杆。
3个多小时后,战斗胜利了,麦贤得却再次昏迷,此时的他,仍然保持着顶波箱和握杠杆的姿势,像一尊神圣的“雕像”。
回到舱内的战友们赶紧将奄奄一息的他送去医院,但是因为弹片扎得太深,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,前前后后经历了4次大手术,历时9个多月,麦贤得脑部的弹片才被成功取出,算是保住了性命。
生命虽然保住了,但医生说,严重脑外伤导致的外伤性癫痫、右手无力、偏瘫、行走受限、失忆、语言障碍等诸多后遗症,将伴随着这位战斗英雄的一生。
但是这些磨难并没有打倒麦贤得,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,他以超人的毅力与疾病搏斗,一个字一个词地重新学习发音吐字,练习用左手代替因伤致残的右手,忍着剧痛锻炼走路。
稍微康复了一点的他,就坚持要自己去洗手间,之后等能站立得长久了一点之后,他就开始练习自己穿衣服、叠被子。
令人欣慰的是,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以及麦贤得自己的不懈努力下,仅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,他就恢复到了可以出院的程度,回到了部队。
因为身体状况已经不再适合随舰出航,他被上级安排在军械仓库工作,这里的工作强度较轻,正好适合他疗养。
此时的麦得贤后遗症仍然非常严重,语言能力和智力都大不如从前,但他的顽强精神和热心性格一点没变。
平日在部队里,一旦看到可以帮忙的地方,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;一次又一次被邀请到其他部队讲解战斗经历,宣传优良传统,他也从不怕辛苦。
后来,在组织的介绍下,麦贤得和妇女干部李玉枝结为夫妻。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,他的癫痫竟然奇迹般好了。
于是,就有药商打起了麦贤得的主意,开出了高额报酬,请他为自家的药品代言。而他麦贤得每次都斩钉截铁地拒绝说:“拿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谋私利,就是给党和人民抹黑,这事我绝不干!”
他不仅不愿赚取不义之财,还经常为做好事慷慨解囊。这些年,没有人知道,为了捐款,他用了多少次“一个老兵”的落款。
1995年,他为刚成立的汕头市残疾人协会捐款200元;1996年,他为因为工厂爆炸受伤的工人捐款500元;家乡的学校没有图书馆,他立刻拿出积蓄,买书、办图书馆;还有一次次为灾区人民捐款……
直到2020年底,汕头市进行抗击新冠经验总结及表彰工作时,几经寻找,才发现,年初向汕头援鄂医疗队捐款10万元的“一个老兵”就是麦贤得。
而面对采访,他却说,自己做的只是小小的事情。在麦贤得的书房里,挂着一幅他自己写的字:永做小小螺丝钉。这正是他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信念。
如今,麦贤得已经70多岁,但是仍然精神矍铄,而且闲不下来,继续发挥着余热,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,在部队、学校、企业、厂矿等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传承红色基因。
麦贤得是真的英雄,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,他的无私奉献,他的坚韧和纯粹,都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!